2013年8月15日星期四

電郵禮儀

早前友人告訴我他曾參加由楊鐵樑爵士主講以「禮儀」為題的講座,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所說西餐餐桌上的禮儀。英國人是相當重視用刀叉的方法和食姿的,要用叉背盛着食物放進口中,的確不是易事,不能掌握此中技巧的忠告是「放棄」不吃,實在可惜!中國人卻喜歡高高興興一桌人圍坐一起吃飯,舉筷碰杯,高談闊論。日本食的文化往往與進食西餐大相逕庭,食麵要「殊殊」有聲,兼會大讚好吃!
 
由食的禮儀我聯想到溝通的禮儀,言行舉止的技巧我們每天都在實習,而以電郵作為溝通工具在這個年代十分普遍,以往大多用於公事上,猶如公事的信件。近年隨着很多人手拿着iPhoneBlackberry黑莓,可以隨時隨地翻閱私人或公事上的電郵,收發電郵便更普遍。我也是時常捧着黑莓的,它確帶來不少方便,不過同時也增加了很大的壓力。到底是社會的節奏加快了而促使我們要多用這些隨手和即時的溝通工具,還是這些工具令社會的節奏加快了,不得而知,不得不承認的是過份使用這些工具會令身邊的人感覺不大好。

電郵的確有很多好處,相比短訊它可以發出更長的訊息,同時亦可以添加附件,並具有即時向多人或羣體發出訊息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可以單方面讓自己在許可的時間發出訊息,不似電話需要對方立即回應,在深夜或清晨都可以發出電郵。

我覺得發出和回答電郵亦有應守的禮儀,發件者必須注意打電郵的英文字母和號碼不能弄錯,應該發給誰,副本抄錄給誰,免生錯誤。我也常提醒自己每一次都要在發出電郵之前多看一遍,尤其是要核對收件人姓名,不過我自己亦難免偶有出錯。回覆或轉發電郵也須留神,尤其是回覆一個發給多人的電郵,應該只回覆發出電郵者"Reply",或是回覆所有人"Reply All",也要細想,關鍵是其他收件人需不需要知道你的回覆吧!"Reply All"或會對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滋擾,可能比見到沒有餐桌禮儀的人,只是有礙觀瞻,造成更大影響。你有沒有覺得常常收到一些不必要的副本呢?另外或許你也曾收到一些道聽途說或是聳人聽聞的「醫學常識」等轉發電郵,或要求你轉發電郵才會幸運的,收到這些訊息的反應因人而異,有人喜歡亦有人覺得很無聊。我有時亦會收到一些"巨大"的電郵,一個電郵便把你的郵箱容量耗光了,請多替收件者着想吧!

我們每天都可能收到很多廣告式的電郵,來自不知名的人士,甚至是帶有病毒的,令人煩厭。但電郵也可作為很好的打招呼渠道,在某些場合或機會碰到了新認識的人,交換了名片,有很多人事後會寄上簡短的問候電郵,或是希望保持商業上的聯絡,或表示謝意,或只是打個招呼,只要說話簡短,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日後聯絡前奏。收到感謝和祝賀的電郵感覺大多良好的,我喜歡用電郵恭賀不常見面的人,或送上問候和替他打氣。如果你想令見過面的人留下較好的印象,送上衷心的感謝和讚許,用辭得宜的簡短電郵是很管用的!

但電郵始終只是主要透過文字表達,通常都比較生硬, 語氣會較冷漠,在敏感的問題上必須小心用辭。同時,在單對單的溝通上或表達一些比較複雜的程序或意念,可能留口訊會比較清楚。口訊也可以就着自己方便的時候才留發,別人也可在方便的時候收聽,語氣的表達比較清晰。口訊當然也不及用電話互相對話,可以知道對方的立時反應,亦可以找到雙方的接受點;而電話當然又不及面談,可以有眼神接觸,享有以身體語言溝通的好處。

在生活繁忙的都市和商業社會,電郵始終有很多方便之處,當我們要處理很多不同的事情或繁瑣的小事,或要與多人溝通,以至相約多人進餐,電郵始終是一個很方便的途徑,而且說話說了不能收回,電郵寫了我們可以多閱讀一遍,甚至給自己一個晚上的冷靜期,細閱細想後待明天才發出。而電郵對一些初次見面和少見面的人,亦是表示禮貌和友善的一個很好的途徑。人家跟你說話,你盡可能也要回應啊!不過回應時也要注意電郵的禮儀,那便無往而不利了。

Please do not reply to this email. This is only a system generated email to notify subscribers of the new blog article.